从技术建设模式上看,“农远”工程“模式一”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确需保留的教学点。事实上,有些地区“模式一”的项目学校也覆盖了一些村小或中心小学。
教学光盘播放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教学光盘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播放教学光盘,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利用好教学光盘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核心在于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什么是教学模式?通常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在内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三、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经验
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设计离不开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经验的支持。光盘播放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班级组织、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远程教育教学等理论。它所依托的教学经验是指长期以来,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所形成的小学1——6年级课堂教学成功经验。
(一)理论基础
1、班级教学组织理论
班级教学组织理论即班级授课制理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一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并且人数固定。二是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三是按学科、学年把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分成许多小的单元,单元彼此之间既连续又相对独立,称之为一“课”。一课接一课地开展教学。四是要求在单位时间(课时)内完成每一“课”的教学内容。
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它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大规模教学。其次,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单位时间,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便于教学管理。三是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且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使之获得扎实而系统的科学知识。四是师生在共同教学目标和共同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五是在实现教学任务上较为全面,这样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无法摆脱这一主导教学组织形式而孤立存在,相反,在此背景下建立起的教学模式必然接受班级教学组织理论的指导。
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主张教师通过客观形象描述与严密逻辑推理,让学生掌握某种概念、定理、定律等,并通过一系列程序性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懂得其特征与特性,接着教师再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如何产生,如何能够准确加以应用,培养认知能力。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率先提出的。元认知理论认为原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它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行为及其结果进行自我认识,从而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接受教训、积累经验、促进发展。
光盘播放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认知原理。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作为革新传统教学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同样为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众所周知,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路人。同时,教师又是发现者,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且要求教师承担起中介者的责任,成为学生主题建构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光盘播放教学模式中同样强调教学目标的确立、信息资源和协作学习的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信息化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时代特点。
此外,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受到教学组织理论、教育认知理论的指导,同时,还受到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理论的影响。
(二)教学经验
从当前光盘教学播放工程模式所提供的光盘教学资源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教学光盘:一是小班模拟教学光盘。二是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或称仿真课件)。三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一个标准课时的完整课堂教学实录,包括情景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学生学习活动(练习),小结等各个教学环节,省略学生部分学生学习活动(自读、练习等环节),所以片长在45分钟以内。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交互功能,在使用上可以达到仿真多媒体课件效果。多媒体教学光盘安排有“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两个大的板块。以语文课为例,“教学课件”形式上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以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突出字词课文的情景范读;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作者简介、课文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影视、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生字词语采用动画、声音等方式展现。“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具体说明。
从应用情况看,有的全程使用: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将光盘的教学流程作为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按顺序播放光盘,教学媒体(光盘)代替了教师[1]。教师有时适当补充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内容,设计过渡导语、学习活动等,把教学光盘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助手和参谋。有的部分使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配合其他媒体(网络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有的整合使用: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将光盘资源作为素材与其它教学资源实施整合(复制光盘,作为课件素材),开展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创新使用[2]。
在此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成为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经验层面上的有力支撑,例如:小班模拟教学光盘用于课堂同步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由光盘教师主导教学,学生成为光盘中学生的一员根光盘老师学习,与光盘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完成光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反馈,检查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光盘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光盘自主学习。再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对光盘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点拨和讲解。多种教学方法寻求理想教学效果。上述成功的教学实践,为光盘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光盘播放教学应用基本模式
(一)全部应用模式(基本照搬教学光盘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预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简要布置教学(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提出本课学习要求)——教学光盘播放(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集体收看教学光盘)——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教师组织或由学生自己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布置的或观看教学光盘所发现的学习问题)——师生进行课堂小结(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由教师进行小结,或者由学生进行小结,或者由师生共同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进行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考核,把脉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学生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二)局部应用模式(优选教学光盘内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地、有选择地应用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模式为局部应用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1、教师为主型:即以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为主(课堂教学秩序的确立、教学活动的编排,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学法指导、播放教学光盘等)。
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等)——教师讲授(主要讲解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内容和教学光盘内容,以及其它与本课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授(讲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个人探究、划分小组开展协作学习等)——播放教学光盘——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诊断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之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2、光盘为主型:即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播放教学光盘开展教学活动。
其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等)——播放教学光盘(其间,教师也可进行适当指导、点拨)——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以此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三)整合应用模式(整合应用教学光盘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与教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学习资料等有机地加以融合,按照课堂整体教学设计加以应用。教学过程中“边讲边放”或“边放边讲”。可分为:先讲后放型和先放后讲型。这里的“讲”主要包括教师讲授、提问、座谈、组织学生探究等课堂教学活动。“放”指播放教学光盘。
先讲后放型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准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讲授(讲解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并提示将要播放的教学光盘内容)——播放教学光盘——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检测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练习,使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先放后讲型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准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授(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结合所播放的教学光盘内容反复强调并与之相互印证)——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评估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两种操作模型中的“教师讲授”、“ 播放教学光盘”的环节是可以循环。二是无论是先讲后放型还是先放后讲型中,课前教师组织教学的环节必不可少。三是两种操作程序中的“课堂教学小结”、“课堂教学评价”同样必不可少。四是教学内容整合了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光盘资源、也包括网络等资源。
(四)其它应用模式
教学光盘播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上述三种类型。除此之外,由学校所处地域的不同、校本特色的多样、教材选用的差异,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等所形成的教学模式,统称为其它应用模式。这里留给研究与实践者进一步探究与创新。
五、教学光盘播放应用中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工程建设在升级
“农远”工程建设不是一劳永逸。在调查中发现,各地的“农远”工程建设模式很多都在进行升级改造,“模式一”的升级到“模式二”,“模式二”的升级到“模式三”。在这种情况下,“模式一”的项目学校通过升级改造后,就不再是单纯的“模式一”项目了,其光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会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环境的改善而不断有所创新。
(二)教学资源不配套
当前,广大一线教师认为,光盘播放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资源不配套。教材编写放开后,各种版本的教材纷纷面世,各地对教材的选择空间不断扩展,选择的教材不尽相同。光盘教学资源多是根据某一版本的教材进行制作。负责光盘教学资源配备的主管部门,一般采取统一标准进行配备。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课本教学资源与光盘教学资源的脱节。新课改强调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客观现实是农村教学点的师资水平暂时难于适应这一要求。在当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真正落实到教学实际行动上尚需时日。
(三)教师教学有惰性
教师的发展一般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初学型;二是经验型;三是研究型;四是专家型。就农村教学点的教师队伍现状而言,多为第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亦为数不少,三、四层次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教学经验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下,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高,学生、家长、社会满意,教师本身对此更是洋洋自得。因此,形成凭借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惰性,在应用光盘教学资源教学上一“放”了之。
基于上述客观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光盘播放必然以前文所述基本教学模式为主,并随着教育技术环境水平的提升、教学资源的完善、教师教态的转变,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的改革得到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