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授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既基于传统班级授课制,又基于网络教学环境,是班级授课制与网络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基本操作程序: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讲授——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应用检测(网络教学练习)——课堂教学小结(网络教学评价)——教学延伸(网络布置作业)。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中的《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利用广播、音频、视频等信息手段,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以讲授“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重点,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利用网络资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进步,并利用网络开展课堂教学练习与学习效果评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从而,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其教学特点是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教师利用网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通过音频、视频、广播、动画及相关插件等进行系统授课。
(二)协作式教学模式
“学而无朋,则孤陋寡闻”这句中国古代教育名言深刻地阐明了学伴互助学习的重要性。网络教室背景下的协作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与促进学习合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基本操作程序(三种):
程序一: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学习——上网搜集应用相关信息——学生展开学习辩论——师生明确辩论结果(小结)——应用检测(多种形式评价)——教学延伸。
程序二: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分成若干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应用相关信息——小组内展开协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小结)——应用检测(课堂教学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等多种形式)——教学延伸。
程序三: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学习——上网搜集应用相关信息——学生间互教互学(生生交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小结)——应用检测(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延伸。
上述三种基本操作程序都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环节上突出了学习中的竞争、分组、交互特点。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意义且难易适度的学习问题,创造出竞争、分组和交互的客观条件,组织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学习,并利用网络参与、指导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价,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围绕有意义的问题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学习竞争,分组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成长。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师生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上网查询学习——师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明确问题结果——进入下一个问题(循环进行)——课堂教学检测——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延伸。
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主要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如电子邮件、留言板、BBS系统等,同时配合使用其它讨论方法。
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把握好教学问题的设计,从问题的大小、难易度、教育性、趣味性等方面精心设计,周密考虑。实施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问题的讨论中去,充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监控,监督、指导、帮助、评价学生的学习。
(四)问题式教学模式
在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学环境,利用网络信息和平台,在教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下,师生通过围绕教学目标不断提出和解答问题,以问题的解决驱动教学环节,完成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程序: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情境入课、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利用网络条件)——师生解决问题(明确问题因果)——应用检测(评价)——教学延伸。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挑战性且难易适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问题的解析始终围绕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分析问题成因,寻找问题答案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应当指出的是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对每一个问题都应当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似懂非懂。
(五)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操作程序:师生课前准备——教师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呈现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学生上网查询探究——整理探究成果——明确结论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小结——应用检测——教学延伸。
从学生探究学习方式上看,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分为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独立探究是指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探究是指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际操作中,以一种方式为主,兼用另外一种或几种方式。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和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运用多种思维形式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分析结论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混合式教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网络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综合运用网络的和现实的、现代的和传统的、包括上述教学方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程序:以“课前教学准备——教师创设情境导学——学生学习——教学练习(实验)——教师在线答疑——应用检测(评价)——教学延伸”的基本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模式。或者在某一种教学模式的某一环节中,交叉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以协作式教学模式为主,辅之以问题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流程以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线,中间设计出“云南的风土人情怎样?”、“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等若干个教学问题,供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时用。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着眼点不是教学模式本身,而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只要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将不拘一格,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二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三是教学模式的兼收并蓄与优选。
以上是“农远”工程网络计算机教室背景下常用的几种基本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物质运动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是在变化发展的同时,教学模式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教学模式之间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乃至相互融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应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以及教师教学特点出发,根据教学与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选择,完善使用,务求实效。
四、“农远”工程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学模式评价问题
任何教学方法的科学构建与有效运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农远”工程网络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同样如此,必须认真对待。
上述“农远”工程网络计算机教室背景下教学模式运用中,应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网络作用发挥原则;二是教师主导性原则;三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四是教学整体优化原则。
(一)网络作用发挥原则
网络计算机教室背景下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网络资源的提供和教学平台的搭建,这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资源的运用和教学平台功能的发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网络计算机教室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注意网络计算机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教师主导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不能因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运用而取代教师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更不能以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为代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课堂教学将会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甚至造成课堂教学出现混乱局面,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理论及教育教学实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教师“主导”性原则。当然,这里的“主导”绝不是人们所批判的“包办”或“代替”。因此,网络教室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当充分关注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改变。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当像突出“教师主体地位”那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如其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计算机教室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更应当对学生在“意义建构”与“人格健全”全方位予以关注。
(四)教学整体优化原则
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乃至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无不为了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强调网络计算机作用的发挥和强调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目的在于切实优化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整体优化原则是网络计算机教室背景下教学模式应用评价的核心内容。